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20091126我的第48、49岳-桃山、喀拉業山


武陵農場有四座以武陵為名山頭,我在兩年前爬過品田山、池有山之後,決定今年年底前將剩下的兩座爬完,完成美麗的:武陵四秀。

第0天
下班後,先開車抵達武陵農場,在停車場紮營,度過寒冷的一夜。

第1天
清晨的溫度特低,起床後在發抖中離開睡袋,趕緊穿上保暖衣物,喝點熱湯、吃早餐。身子終於恢復了元氣,可以開始整裝了。


長鏡頭遠眺狀似桃子的桃山(事後才知道真正的山頂在這座假山頭的後方)

從登山口開始走緩緩的平走,過七家灣溪後,便沿著防火巷之字陡上,體力的大考驗。


寬大的防火巷


大約爬升500公尺後,回首觀望武陵農場


再繼續爬升進入緩稜,便可見到沿途唯一的水源(桃山黑水塘)


我的忍者裝


終於接近早上看到的山頭了


爬上誤以為是桃山的假山頭後,霧很快的飄了過來,眼前這個山頭才是真正的桃山。


長在峭壁上的圓柏


終於登頂了,發現三角點斷成兩截,此時又冷風又大,不宜逗留太久,直接前往桃山山屋。


今日的終點站-桃山山屋

第2天
由於溫度很低,又是發抖中起床,鼻水直流,慘...


陽光剛照射到雪山


早安!大、小霸


箭竹結霜了


中央山脈的晨曦


我與大、小霸,看得到我嗎?(最下方偏左的影子)


此時的溫度,零下1.4度,冷喔!(686是氣壓)


本以為防曬功夫應是萬無一失了,但鼻子還是曬到了


桃山(我的第48岳)


該往下一個目標,喀拉業山了


一開始就是陡下


在峭壁上生存的針葉樹(從圖片上看,我也不確定樹種)


沿著稜線上上下下,終於抵達中間位置的詩崙山


出了林子,喀拉業山就在眼前了


喀拉業山登頂照(我的第49岳)


開闢過後的路線

喀拉業山為四秀中之老么(高度最低),且路途較遙遠,山頭也無展望,再加上從桃山往喀拉業山的路上是在箭竹林中鑽動,所以在走這趟之前,其他山友跟我說這座山很鳥,不如不去。
但今日來造訪,除了沿路兩旁的箭竹皆被砍除而形成康莊大道(猜測是雪霸國家公園請人砍除的),山頭也不如想像是於林中無展望的情形,果然還是得親自來走一遭才能破除謠言。

回程一樣還是得爬回桃山,才能回到山屋,200公尺的爬升,還不算太累。

回到山屋後,來了一批大隊伍,一下子就把山屋擠滿了,我們自行商量後,決定在外頭自行紮營,一方面活動較自由,另一方面也不用忍受多人的打呼合唱團。

第3天
由於營地離桃山山頂很近,起床後還可走上桃山看日出,真是方便。


北一段的日出

桃山不僅擁有360度的視野,在拍照的同時,我發現站在桃山頂,竟然可以同時看到山界中的五岳,大喜。






看完山頭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們也正被雲海包圍


好像棉花喔

拍完這張之後,我就回帳棚吃早餐了


營地旁邊取水的桶子結冰了

吃完早餐後,收拾裝備,第五度回到桃山(因為桃山是個三岔路口),最後逗留之後,便準備下山了。


臨走前,再看最後一眼聖稜線(雪山、北稜角)


雪山北峰、穆特勒布山、品田山


小霸尖山、大霸尖山


開始下山回到武陵農場


此時左方的山脈出現雲瀑


下到緩稜的芒草群


路旁的紅榨槭

過了紅榨槭之後,我開始一邊下坡,一邊撿拾其他登山客丟棄的垃圾(有保特瓶、零食、糖果包裝紙、煙盒),感嘆為什麼總是有人習慣隨手丟垃圾呢?


終於下到七家灣溪,回到武陵農場,為這趟美麗的行程畫下句點,也完成了我的武陵四秀。

2009年10月17日 星期六

20091018第二屆CBF600S小會師暨北宜認識CBF新車友


自從雙溪的車友將他的CBF600S轉賣之後,我唯一認識的CBF車友僅剩狐狸兄,但想不到某日,一位車友透過網路聯繫到我,並告訴我,他也將成為CBF的車主,真是令我欣喜若狂。(由左至右:Dish兄的兒子、Dish兄、我、狐狸兄)

這位新車友在此稱為Dish兄,雖然未曾見過,但在電話裡卻已經聊得像是老朋友似的,剛好這兩位車友的技術都是能DIY的高手,而我雖然曾買過一本CBF600S的維修手冊,卻也沒膽量自行維修。既然和兩位這麼有緣,就印個兩本送給他們,順便藉此名義,號召個第二屆CBF600S的小會師。


就這樣,促成了第二屆的CBF600S小會師;我們沿著新開放的64號快速道路一路騎到八里,找了家7-11,門前剛好夠放我們三台車,湊巧的是,我們三台車都是銀色,擺在一起,真是整齊好看啊!


側面再來一張


車尾照

從尾箱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 7-11 我們聊了許久,每個人車子都有些許不同,一邊可以互相談論這些裝備的特色、各自保養的心得,甚至可以比對自己的哪些零件比其他兩台車來得耗損嚴重。

很快的,一個上午就這樣飛快的結束了,要不是兩位大大中午都還有事情,這次會談應該會聊不完喔,真的是打開話匣子、嘴巴停不了。

在與兩位大大告別後,我們便分道揚鑣,各自返程,結束了美好的對話。

----------------------------------三個禮拜後----------------------------------

一個獨跑北宜的上午,我的 ROSSI 裝置了新敗的側箱 GIVI E21,一趟測試效果的小跑。

想不到這對側箱對CBF來說大小正好,裝置後寬度不大過把手寬,而且還能放得下我的單眼相機(太棒了!)。在放置適當的裝備後,騎乘時車尾的中心感覺很好,比原本我裝置的E41恰當多了。

來到坪林附近,停了車,正在對路邊的風景拍照,突然間,一台熟悉的重車從我的身邊經過,轉頭一看,是 CBF600S!!!而且還是灰色的,一定是新車友。

於是趕緊收相機、鎖入箱子,再戴安全帽、穿手套、發動引擎,追啊!

這過程類似初次遇見狐狸大大的經過,只不過當是我是騎車與狐狸兄擦身而過,只要將車子調個頭就可以馬上追了。可是今天我是停在路邊,東西要收拾完才能追車,不知道要追多久才能追上?

一想到這,油門不自覺的催得更猛了。本來騎北宜的車速在 50~70 km/hr,可是為了怕追丟,我將速度提高到 80~100 km/hr,有些彎還差點控制不住,真是嚇死我了。

還好終於在未到市區之前,追到了這位車友(算一算,追了有 20 公里),情急之下還閃燈按喇叭,最後湊到他身邊跟他比了一下車子(示意我們是同型車),這車友終於停車了,希望沒嚇到他。

表明原因後,我們相約到新店的便利商店聊天,之後一路跟著這位車友,發現他的速度不疾不徐,每個彎都過得很漂亮,充分發揮CBF街車的個性。

在便利商店我們留下了聯絡方式,與名為 Jason 的他開心的聊了好一會,而且發現他還是稀有的一手車主呢。不僅車子顧得漂亮,全車也都是維持在未變更的狀態,真是太難得了,最後在他離去之前,請他與他的愛車留影,結束我們短暫的會面。


與 Jason 道別之後,再度回頭繼續我的北宜之旅,最後於九彎十八拐的路邊,讓 ROSSI 與龜山島一同合影,結束完美的一天。


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

20090905我的第47岳-屏風山


屏風山,一座高度不高,攀登卻有難度的百岳。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奇萊北峰北稜的屏風山,山勢呈南北走向,東西兩側急速陡降,狀似屏風,故以此為命名。

這座山的難度在於,攀登方式不像一般的山,是要由大禹嶺先下切500m至塔次基里溪,過溪後再向上爬升1200m才能登頂的山頭。與奇萊北峰一樣是先下後上的路線;此山的名氣沒奇萊大,且下降與爬昇比奇萊還要多,更增添這座山的冷門程度,要不是剛好有任務要來此,造訪此地還真不容易呢。


在大禹嶺停好車後,整裝後準備出發。


下切沒多久,咬人貓就開始出現了(而且一路上都是),下坡不僅要小心腳點,還要注意閃躲咬人貓,即便我小心翼翼,在快下到塔次基里溪的支流時,仍然冷不防被貓咬了一口,嘖!


有些路況並不好,需拉繩索小心的通過。


因為原本的舊路已經崩到下面了。


下到支流溪床後稍作休息。


一邊吃東西補充體力,一邊欣賞美麗的油點草。


離開溪床,開始往主流前進。


步道也不是平坡好走,不僅有上有下,還要走在陡峭的山壁上,小心的走,有些路段能站立的地方,竟比錐麓斷崖還窄,走起來真的要特別小心。


雖然山路累人,但豐富的植物相卻讓人心曠神怡,比方圖片中的雲杉林,就是此地的優勢族群,跑過台灣許多地方,我還沒見過樹型高大、且數量眾多的雲杉林,真是開了眼界。


殼斗科植物也很豐富。


之後為了趕路,比較少拍照。終於,來到了此行的最低點,塔次基里溪的主流(海拔降到還不到 2000m),過了吊橋,就正式進入屏風山的山腳了。


從吊橋上往下拍,落差還蠻高的。


過了吊橋再走一分鐘,就抵達營地。(紮營沒多久,就下起了雨,好險)

次日清晨,吃完早餐,開始換成輕裝,快步往前行,從營地到合歡金礦路程約兩小時,坡度很緩、稜線很寬,是此行最輕鬆、最愉快的一段路,很快的抵達了合歡金礦工寮舊址。


工寮已被拆除,旁邊還擺一尊土地公像。原本此處也是營地,卻很少人會在這紮營,為什麼?猜到了嗎?


從金礦工寮看屏風山的稜線(還有好高要爬啊!)


過了金礦營地沒多久,就是一處被沖毀的路基,要先下小溪底再陡升上來(這裡讓我回想到之前爬干卓萬群峰的情況)。


衝啊!(本照片由黃建益提供)

爬過這個坡後,再越過三條小溪、一條大支流後,陡上的路線正式開始,雖然直上很累,但因海拔梯度的變化,竟然出現許多不同的植群,從溪底的二葉松林開始。


檜木林


陡上陡上


鐵杉林


冷杉林


爬到大峭壁,休息一下。


還可以回望合歡山上新的松雪樓。


終於上到了稜線,東面有一片箭竹草原,突然一陣尖銳的聲音,定睛一看,原來是水鹿一頭。


左轉北方,屏風山山頭就在眼前。


向右南望,奇萊北峰就在眼前。


以及奇萊東稜一覽無遺(小弟還沒走過,這些山頭是依據地圖猜的)


路上的高山沙蔘


終於登頂了,我的第47岳。

一陣玩樂慶祝之後,時間也不早了,要趕緊下山回營地,尤其要在日落前通過合歡金礦。前面沒猜到的人,現在猜到了嗎?

沒錯,聽說工寮未拆之前,屋內、屋外都還有幾位「先人」久久不肯離去,雖然現在工寮已拆除增加白天的曝曬,但不確定他們是不是還在附近徘徊,所以我們還是儘量在日落前通過,避免打擾到他們。

還好在天黑前我們通過了金礦營地,有點小摸黑的回到營地休息。第三天時間充裕,可以一路悠閒的爬回大禹嶺。


半路還遇到拔山倒樹而來的大蟾蜍。


(本照片由黃建益提供)
許多來時路因為趕時間而未拍照,回程剛好一路補拍。這是臨時搭建的木梯,下面是深谷,走起來有點毛,還要勉強擠出笑容。


像這種崩塌地,僅用一根木頭搭成臨時小橋,下面也是深谷,走起來需格外謹慎。


終於,回到塔次基里溪的支流,剩最後的爬升就回到文明了。


再度回到大禹嶺,跟出發前有差嗎?(有,其實人胖了一點)

最後,以奇萊的星空作結束,為這美麗的行程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20250228高雄市桃源區_卑南主山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CBF600S%2Fposts%2Fpfbid0p2Vc7Dfv7vZxf2Jg8CKqYaTW1ajSP7zZuq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