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20081227初探干卓萬群峰(中)


因為昨日的摸黑,今日可是按照預定行程的時間起床、吃飯、出發,從十粒溪營地出發就是約400公尺的爬升,因坡度不緩,有些地方還需要拉繩,又背了個大背包,感覺自己就像個烏龜在爬牆。爬升結束,接近稜線的地方,出現了美麗的鐵杉林。

離開鐵杉林往稜線前進,高山的感覺終於出現了,植被相馬上變成箭竹草原,嗯~要趕緊防曬了。



在乳形峰營地的稜線上,看卓社大山的路線一覽無遺,眼前就是傳說中的十八連峰山,好一段艱鉅的路程,真不知我是否能夠摸得到卓社大山的三角點(右方最高的山頭)。



看看目前位於自己左手邊的干卓萬山,就覺得親切多了,干卓萬,我來啦!

登頂前,先吃午餐補充體力,再一鼓作氣的爬上此行的第一座百岳「干卓萬山」。




大夥在此玩樂、拍照了一陣子,便開心的沿著稜線前往干卓萬群峰的中心點,也是我們今後三天的營地「三叉峰營地」。孰不知,真正恐怖的路段還在後頭呢?



由干卓萬山到三叉峰營地的稜線,由於陡峭、地質鬆軟,所以颱風天或是下大雨的天氣就容易崩塌,形成寸草不生的破碎岩面,所以這一段稜線又稱為干卓萬斷崖。



此時雲霧慢慢逼近,斷崖時而清晰、時而朦朧,好處是我們看不到斷崖有多深,安心的在稜線走著,壞處是有時會被眼前突然出現高聳山頭嚇到(啥!要走這嗎?)


此時看看卓社大山,也快被雲海吞噬了。

正當我心理數著我們要經過多少個小山頭時,路徑突然離開了稜線,開始往下走,內心暗自竊喜,這樣上上下下的的走山頭,還不如輕鬆的腰繞,開路的前輩們終於想通了。

但沒多久,我又開始納悶,這路...不像單純的腰繞,雖然已離開了稜線,依然要陡上陡下,時而垂降、時而拉繩上爬,這是怎樣?嫌稜線的坡度不夠刺激嗎?還下來這種破碎地玩 Off Road?

謎底終於揭曉了,原本稜線上的舊路線已經整個崩掉了,所以現在新開的路線,是要小心翼翼的通過破碎斷崖面,再陡上接回主稜,但這段新路很不好走,尤其最後要接回主稜的最後爬升,雖有前人留下來的繩索可供使用,但腳下的碎石卻不斷滑落,以致於一直找不腳點,所以腳要一直維持向上衝的步伐來抗衡下滑的石頭(像是高山跑步機),而手要努力的拉繩,確保自己能夠向上前進。


但在氧氣稀薄的三千公尺高山,背著約三十公斤的大背包,做這種激烈運動,談何容易,簡直是要命。



後方等待的人也不輕鬆,也都是要站在鬆軟的斜坡上等待。

這個最後衝刺的上坡由於十分困難,所以我們全隊通過時,兩個小時也過去了,天色已黑,領隊本來想說,要不要就地紮營,但是全隊處於缺水狀態,即便就地紮營,也無水源可飲用、炊煮。看看地圖,其實離預定的三叉峰營地應該不遠了,所以大家決定繼續撐到營地。

黑暗中,六人的頭燈全開,但我們竟然迷失在樹林中,林裡似路又非路,完全失去方向,還好睿智的領隊,引領我們切回舊路,出了林子、豁然開朗,路跡明顯,果然沒多久之後,我們終於利抵達了營地,看看手錶,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比昨天更慘。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20081226初探干卓萬群峰(上)


一聽到友人相約爬干卓萬群峰,雖然很興奮的一口答應,但是心理其實有點怕怕的,因為一直以來都聽說過干卓萬群峰不好走,於是趕緊翻開地圖仔細的瞧瞧這路線怎麼走。

出發的第0天,下了班、洗個澡,整裝後開著車到中部與大夥集合,再乘坐著四輪傳動的得利卡沿著萬大林道開到九點多公里的盡頭,大夥便在此紮營休息,迎接明天的行程。

第1天,天氣晴(太陽神發功),大夥睡到比預計出發時間晚...何止一些(囧),吃完早餐、分配公裝、打包後就上路了。首先,沿著萬大林道續行,大約走了半個小時,我們來到了舊行車終點,稍作休息之後,便繼續前進。途中經過一些崩塌的路面,一夥人小心翼翼的前行。



通過崩塌地形固然危險,不過卻也得到更遼闊的展望,萬大水庫、霧社,一覽無遺。



出發約兩個鐘頭左右,我們抵達了登山口,此處有水源,是個方便炊煮的好地方,當我們拿出今日的午餐,咦~麻辣牛肉麵泡麵(本人完全不吃辣),喂喂喂!行前會議裡,我可是有提到我完全不吃辣啊~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第一次行前會議裡,有兩人缺席,而缺席的這兩位,不偏不倚,正是糧食採買人員,又很湊巧,全隊只有我一個人不吃辣,啊~我要斷糧了~



(上面這張,有沒有一種要吃不吃隨便你的感覺)

其實,大家還是很體貼的啦!臨時拿出兩包不辣的泡麵,分另一鍋煮給我吃,嗚~感動,謝謝你們。

午餐後,慢慢開始進入爬升的路段,這時雙腿會更明顯的告訴我,我的背包到底有多重,啊~好喘。不知過了多久,眼前出現一顆大神木,此時剛好有隊友從樹旁經過,正好成為絕佳的比例尺。



不知怎麼的,我的雙腿漸漸感到發硬,不妙!要抽筋了;我開始減慢速度,緩緩的走著,但似乎太遲了,左大腿、右大腿、右小腿前段開始出現抽筋現象,完了!才第一天耶!

我一邊狂喝寶礦力、一邊噴肌樂,再試圖看看能不能跟上隊伍,還好細心的領隊一直將我維持在他的視線範圍之內,讓我不會感覺被大夥遠遠拋棄。但雙腿的狀況時好時壞,我也只能走走停停,最後還吞了一顆肌肉鬆弛劑,以求兩腿乖乖的聽話。我很納悶,我人其實不累、也不喘,雙腿的保溫也都做好了,為什麼我的腿會抽筋?這跟我出發前兩天還白目的跑去捐血有關係嗎?



大夥走到一處休息地,決定幫我減輕一些背包的重量,看看會不會有所改善。果真,之後的情況有好一些,至少能完全跟上隊伍了。就在一堆混亂的因素下,我們摸黑才抵達預定的紮營地「十粒溪營地」。

大夥架起了帳棚,開始炊煮我們的晚餐,我看看手錶,今天真的拖到很晚,真是對不起大家。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20081211Canon EOS 50 D 入手

其實,原本是要買 Canon EOS 5D Mark II 的,但預算實在太緊了,只好退而求其次,買 50 D了。
配合 Kit 鏡,搭配 18-200mm IS U 的變焦鏡,1500萬畫素。跟 5D 一樣大的機身,更大的視窗、更多的功能、好聽的快門聲,怎麼說都比我原本的 400D 好多了,果然是一分錢一分貨啊!說實在,我還蠻期待拍攝效果的。

一開始測試性的外拍後,將檔案傳出來,咦~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其效果竟然比我的400D還遜!於是乎開始翻動著說明書,對於功能細項開始微調,第二次、第三次的拍攝及調整之後,期待中的效果終於出來了。

想不到這台相機竟是如此敏感,也需要好好瞭解、好好呵護,不然就使性子給你看。我只能說,我的攝影學識還太淺薄了!要學習的地方還太多,希望未來能將這台 50D 發揮得盡至、更順手,拍出更好的照片。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20081130HAYABUSA 初體驗

 


車友換了新車,也順便約我一起初來試車,起初也是懷著興奮的心情來試駕,但真正來到這 HAYABUSA 前,我卻開始害怕了起來。

HAYABUSA 是日文的發音,意思是「隼」,隼是一種猛禽,也是目前公認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既然會以牠為命名,可見這台車設計的考量就是「速度」。這台車的型號是 SUZUKI 的 GSX 1300 R,表速可到達 300km/hr ,沒錯,就是跟高鐵一樣,國外還有人騎到 340km/hr,台灣沒那種路段吧!

比起我的 CBF600S,這台實在太威猛了,馬力幾乎大我 100 匹;開始騎乘時,發現整個重心非常向前,有一種要往前倒的感覺,油門輕輕轉動,那股強大的力量立即湧現,這台車有六個檔位,而我的心臟只能撐到三檔(小弟無能),過彎的重心也完全抓不到,或許是我從沒騎過跑車的關係吧,彎道無法流暢的側掛過彎,不過換檔的踏板反應佳,變速可以很快,煞車也十分有力,可輕易從一百六降到八、九十,讓我這種菜鳥,也可以安然的過彎。

經過這次的試車,我更清楚的瞭解,我不是騎跑車的料,還是乖乖的騎街車或是休旅車就好。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20081117帶點哀傷的疑問

最近得知一名 CBF600S 的車友要換車了,雖然替他高興,但心中卻有著一種酸酸的感覺;又一台好車要換主人了,我常常會想,CBF600S真的不好嗎?不然怎麼這麼常被賣掉?

包括我自己的四台車主,只有最近要換車的這名車友當初是一手車入手,其他的都是二手或以上,然而他最近也要換車了。我在想,CBF600S 難道真的不好嗎?

以價格來說,當初要購車時,我所考慮的車子有幾台,車種及價格如下:

Hornet 250  27萬  馬力 40 匹(後座不舒適、不可裝置物箱)

CB400SF    32萬  馬力 53 匹(後座尚可、僅可裝後箱)

CB400SB    35萬  馬力 53 匹(後座尚可、僅可裝後箱)

CBF600S    42萬  馬力 77 匹(後座較舒適、可裝後箱及側箱)

Hornet 600  43萬  馬力 97 匹(後座不舒適、可裝後箱及側箱)

CB1300SF   45萬  馬力 100 匹(後座舒適、僅可裝後箱)

以種種的跡象來分析,CBF600S 比 CB400SF 才大 200cc,價格卻多了 10 萬,而且再添三萬就可以買 CB1300SF 了,馬力又比 Hornet 600 小 20 匹,所以怎麼看都不划算,所以這台車在台灣賣的非常不好,除非是像我這樣的人,一開始就設定要買這台。

為什麼呢?因為追求飛快的高速不是我的訴求,安全極速 220 km/hr 的CBF600S 對在這個台灣島的我來說,已經相當足夠了,而且我重視休閒更勝於追求刺激,所以我選擇後座舒適、可加裝三個置物箱(可兩人長途旅行)、前方可裝減低風阻的大整流罩(使我保持舒適便於長途騎乘),所以我最後選擇了他。

那為何原本的車主都會想換車呢?我猜應該是買錯車,因為 CBF600S 的外型讓人以為是為了速度而設計的街跑,但騎上了之後,才會發現直線遠遠不及公升級車種,放眼望去,可以欺負的只剩 CB400 吧!(對不起CB400的車主們)

在台灣會買重型機車的車主,我所見到的,大多都是速度唯一、馬力至上的想法,也難怪 CBF600S 無法滿足這些人了,於是乎車主就會換車,唉...能找到跟我想法一致才買這台車的人,真的太少了。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20080920最後一日的平交道

住在台北松山以東的朋友,常常在上下班或是到某處時都會經過平交道,某些重點平交道,柵門一放下來,非得要等個三、四班車過去才能讓大夥放行,我本身還曾等過五台火車經過,讓我在原地發呆 15 分鐘。

若是趕著到某處的話,每每經過平交道,都是祈禱不要有火車經過,不然又不知道要等多久?

突然間,得知 9/20 之後,北市鐵路將全面地下化,這個消息對於住在北市邊緣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大好消息,這代表未來將不必花費時間卡在平交道。


因為是最後一天,就想說出來拍些照片紀念,先到研究院路的平交道去,想不到這裡早就聚集許多鐵道迷以及要做最後紀念的人們。



我當然也是混入人群中,跟著大夥拍照。



懷舊的燈。



成功路平交道。



由於這裡有個陸橋,很方便大家拍照,所以也聚集了一些人。



我進入了平交道控制室,跟最後一天在此上班的工作人員哈啦,也順邊拍這裡的設備,這是火車記錄器,有車要來的話,這個設備會響起。



當警告聲再度響起,代表火車已接近這裡,工作人員要開始注意放下柵門的時間了。



差不多車要來了,按下開關,「噹!噹!噹!」



此時再走到外頭揮白旗,向火車駕駛說明一切OK



又一班車安全的通過平交道,這就是他們每天的工作。



從橋上俯瞰。



本來拍完照要走人了,突然看到有人騎這台車來拍照,像不像電影「海角七號」裡阿嘉的坐騎。



但眼尖的人會發現,阿嘉騎的是 SUZUKI 的 A100(應該是),而這張照片裡的車,卻是 KAWASAKI 的 B125,不過...都是經典的老車啦!



偷拍完這張之後,我就整裝準備走人了,此時剛好車主也拍完火車要離開了,看了一下車主......是個女生!真是太帥了。

2008年9月7日 星期日

20080907我的319鄉鎮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拿到了 319 鄉的微笑護照,看看日期,啊~活動已經開始半年了,這樣也好,既然我這麼常東奔西跑,就看看剩下的半年裡,我能跑多少個鄉鎮?拭目以待吧!

首先是台北市
完成:12區
未完:0區(恩...很好)


台北縣
完成:29鄉鎮
未完:0鄉鎮(哈哈...)


基隆市
完成:7區
未完:0區(我怎麼那麼強)


桃園縣
完成:13鄉鎮
未完:0鄉鎮(又一個完封)


新竹縣:
完成:13鄉鎮(新埔鎮是為了這個活動而首次造訪,算是一大收穫)
未完:0鄉鎮


新竹市
完成:3區
未完:0區


苗栗縣
完成:18鄉鎮
未完:0鄉鎮


台中縣
完成:7鄉鎮
未完:14鄉鎮(大安溪以南就很少去了)


台中市
完成:5區(一度將西屯區跟西區搞混)
未完:3區


彰化縣
完成:16鄉鎮
未完:10鄉鎮(還好有過半)


南投縣
完成:9鄉鎮
未完:4鄉鎮


雲林縣
完成:11鄉鎮
未完:9鄉鎮


嘉義縣
完成:0鄉鎮(完全被秒殺)
未完:18鄉鎮


嘉義市
完成:0區
未完:2區(原來我跟綠豆不熟)


台南縣
完成:2鄉鎮
未完:29鄉鎮(其餘都是在高速公路上通過的)


台南市
完成:1區(剛好有路過蓋到章)
未完:5區


高雄市
完成:3區
未完:8區(至少最南最北都跑到了)


屏東縣
完成:7鄉鎮
未完:26鄉鎮


台東縣
完成:1鄉鎮(至少沒有太難看)
未完:15鄉鎮


花蓮縣
完成:11鄉鎮
未完:2鄉鎮(卓溪鄉好像不好蓋)


宜蘭縣
完成:12鄉鎮
未完:0鄉鎮


金門縣
完成:0鄉鎮
未完:6鄉鎮(離島很難有機會)


澎湖縣
完成:0鄉鎮
未完:6鄉鎮(不可能為了蓋章來離島吧)


連江縣
完成:2鄉鎮(一次特別的機會,讓我有幸踏上這裡)
未完:2鄉鎮


總計半年跑了 191 個鄉鎮區,還有 177 個鄉鎮區未蓋章,你一定會問,191 + 177 = 368,怎麼不是 319 呢?因為過去僅有鄉、鎮、市有蓋章,而到了這一次,才又多出了市區的「區」提供蓋章,所以總數才暴增到 368,算一算,半年跑了將近 52%的鄉鎮,嗯~也不錯了,若還有下一次的話,您也會想來試試看嗎?

20250228高雄市桃源區_卑南主山

https://www.facebook.com/plugins/post.php?href=https%3A%2F%2Fwww.facebook.com%2FCBF600S%2Fposts%2Fpfbid0p2Vc7Dfv7vZxf2Jg8CKqYaTW1ajSP7zZuqKy...